印度花大价钱买了26架新阵风,真能像他们说的那样“南亚天空再无对手”?巴铁那边又藏着什么底牌?
巴黎航展的热闹劲还没散,印度空军就急着签了新合同——26架阵风战机即将飞抵南亚。新德里电视台喊得响:“这下南亚制空权稳了!”国防部长辛格也拍胸脯,说这订单能彻底抹平跟邻国的差距。可那边伊斯兰堡空军基地里,巴军飞行员看着新闻却笑了:去年2月那场117秒的空战,印军阵风的“流星”导弹在80公里外锁定目标,结果刚进40公里射程就被干扰致盲,这账还没算呢。
先说这阵风的“含金量”。2016年印度买36架阵风花了78亿欧元,够巴基斯坦买20架歼-10CE还绰绰有余。更扎心的是维护——法国达索明明白白写着,关键部件必须原厂维护,每年得往这个黑洞里填4.8亿美元。印度斯坦航空的厂房里,组装了四十年的米格-21连螺丝钉都没法国产化,修飞机全靠外国师傅,这阵风来了,怕不是又得养一批“洋专家”?
再看巴铁这边。卡姆拉航空综合体的脉动生产线正转得欢,中巴联合研发的JF-17 Block3每月能造8架,印度三条总装线三个季度都赶不上这个量。更绝的是中国给的KLJ-7A雷达,探测距离比印军现役雷达多35公里,战场感知先一步,胜负就不一样。去年军演里,巴方歼-10CE用主动干扰云团让印军火控系统当场“抓瞎”,后来印度紧急砸2.3亿美元升级电子对抗,可中国电科新出的分布式干扰吊舱早就在巴军列装了,这技术差哪是钱能堆出来的?
体系化作战才是关键。巴军的ZDK-03预警机玩起战术机动,轨迹跟中国空警-500一个模子刻的,印度的S-400防空系统愣是抓不住。“雄鹰”联合演习里,巴方飞行员用体系化数据链搞分布式杀伤,这边印度空军还在拼单机性能,一个讲配合,一个靠单挑,高下立判。海军那边更明显: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的阵风M刚到货,甲板拦阻索就老出问题;巴方054AP护卫舰配直-9EC和CM-401反舰导弹,立体攻防让印度推迟了阿拉伯海演习,就因为中巴联合开发的海洋感知系统能把卫星、无人机数据全串起来,战场情况门儿清。
最扎心的是自主能力。印度军费73%得拿来买外国装备,国产“光辉”战机搞了37年,到现在还没形成完整战斗力。巴铁这边呢?中国给的智能诊断系统能通过发动机振动预判故障,F-16机队事故率降了62%;新展出的防空系统整合了LY-80导弹和激光武器,拦截率比印军S-400还高28%,核心算法还是中国红旗-17改的,费效比甩印度几条街。
砸钱买装备容易,自己会造会用才是真本事。印度沉迷“买装备就能赢”的幻想,巴铁却跟中国学体系化作战,从生产到维护,从雷达干扰到数据链配合,一步步把“借来的技术”变成自己的能力。这天上的仗,从来不是几架先进战机说了算,得看整个作战体系的“里子”硬不硬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