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占豪
两名知情交易员说,一船大豆为6.5万吨,将于11月付运。一名交易员还透露,中国买家实际上预订了15船大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这笔订单距阿根廷宣布取消谷物出口预扣税仅隔36小时,当地时间9月22日,阿根廷为换取美元稳定汇率,紧急暂停农产品出口税至10月31日,中国买家的响应堪称 “即时性战略布局”。
这次交易背后藏着双重信号,既认可阿根廷大豆的性价比,更彰显“不依赖美国市场”的底气。要知道,往年此时中国早该订购1200-1300万吨美国大豆,而2025年的丰收季里,美国农民等到的却是“零订单”的冰冷现实。
美国农场从40%份额到破产潮
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6年的40%骤降至2025年的18%,而巴西已以70%的占比稳居第一供应国。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测算,若中国在11月中旬前仍不采购,美国将损失1400-1600万吨订单,相当于200亿美元的市场蒸发。雪上加霜的是,农业危机已引发连锁反应: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农场破产申请量创五年新高,农机制造商爱科集团被迫提价,农村社区商铺空置率飙升。
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的话戳破了谎言:“政府说能开拓新市场,但1美元农业收入能在社区流通6-8次,这损失根本补不回来。” 他的肯塔基州农场养活五口人,如今售价连成本都覆盖不了,“再等45天没订单,只能破产”。曾两次把特朗普送进白宫的中西部农民,如今只剩愤怒:“关税砸了我们的饭碗!”
美国从来都不是唯一选择
中国对阿根廷的10船订单,不过是贸易多元化布局的缩影。2025年4月,中国刚从巴西订购40船大豆(240万吨),相当于月度进口量的三分之一;9月数据显示,本榨季中国从阿根廷、乌拉圭的采购量将达1000万吨,较上季翻倍。这种转变绝非临时起意,而是系统性战略:
一是供应链安全打底。通过分散来源地,中国成功规避关税风险。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沃尔指出:“中国用五年时间打破依赖,美国大豆的不可替代性已不存在。” 除了南美,中国还通过优化饲料配比、提升自给产能,进一步降低进口依赖。
二是政策协同发力。阿根廷取消出口税的次日就接到中国订单,印证了“互利共赢”的贸易逻辑。反观美国,特朗普政府2018年发起关税战后,中国对美农产品订单锐减,却让巴西、阿根廷坐收渔利 ——2024年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增长6.7%,阿根廷出口量创六年新高。
三是长期合作铺路。巴西正升级港口设施保障对华供应,阿根廷也在协商延长出口税减免政策。这种 “绑定式合作” 远比关税胁迫更稳固,正如中国网评论所言:“贸易不是单选题,而是多选题。”
给全球的经济课
这场大豆贸易战,实则给世界上了最狠的三堂经济课。
第一堂:关税是双刃剑,伤人终伤己。美国将关税当作霸权工具,却没想到中国有替代选项,而美国农民成了牺牲品。彭博数据显示,美国农业小企业破产数五年最高,关税推高的 15.2% 关税率(二战后新高),最终转嫁给本国生产者。美国农业部前首席经济学家格劳伯直言:“单边政策打破了多边机制,这是自食其果。”
第二堂:贸易自由不可逆,垄断必失效。美国曾妄图用大豆卡中国脖子,却忽视了全球市场的流动性。当阿根廷大豆以更优价格进入中国时,美国的市场份额自然萎缩。这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:贸易的本质是比较优势,而非霸权胁迫。
第三堂:多元化是解药,合作方为正道。中国的实践给出答案:2024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份额从20%降至12%,而巴西升至 22%。这种格局变化警示各国:谁拥抱开放,谁就能抓住机遇;谁沉迷霸权,谁就会被市场抛弃。
说在最后,当美国还在挥舞关税大棒时,世界早已找到新的合作方式。
2025年8月,美国大豆协会致信特朗普,恳求“取消对华关税”,但显然这并不能撼动美国关税的野心与恒心。中国用至少10船大豆证明,贸易从不是“非美不可”,霸权更是“有解可破”。正如阿根廷豆农在社交平台的留言:“感谢关税战让我们认识中国,但更该感谢的是自由贸易本身。”
在全球化的今天,谁试图用霸权绑架贸易,谁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抛弃。
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